首页

sm调教室论坛在线视频网址

时间:2025-05-28 00:34:55 作者:“一个加强、三个加快” 商务部将在多方面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浏览量:31515

  中新网5月27日电 5月27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家级经开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也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增长点,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商务部将在“一个加强、三个加快”四方面,出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

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介绍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朱冰介绍,第一是“一个加强”,就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拥有超过700家国家级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3%。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联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区内企业牵头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结合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布局,打通产业验证、规模化生产及检验测试、质量控制等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同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科研项目申报等各方面服务管理,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朱冰表示,“三个加快”是指:第一个“加快”就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4%,正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石化、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产业。比如说新乡经开区开发再生纤维等“绿纺”技术,带动打造100多种拳头产品;绍兴柯桥经开区应用智能制造、数码技术改造印染产业,部分产品生产效率提升40%,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传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需要,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展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招引和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做强链主企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个“加快”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海洋装备等多个领域,经常是一个行业、在一家园区就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商务部将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立足前期的良好基础,继续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同时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第三个“加快”是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目前,国家级经开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创新实践,比如说北京经开区招引、培育了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合成生物等产业,江宁经开区打造未来网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商务部将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的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低价套路、增项加价……定制家居行业需健康发展

生产力经济学认为,现代生产力系统主要涵括四个层面基本要素:第一,载荷型或实体型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是生产力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其他因素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承担者;第二,渗透型或附着型生产力要素,主要指现代科技,不以实体方式存在,必须附着于或渗透进实体型要素;第三,媒介型生产力要素,即科技的传递必须附着于某种媒介,主要是指现代教育;第四,运筹型生产力要素,主要是指现代管理。换句话说,现代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科技、教育实质上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力构成要素。

道中华丨寻美中华——敦煌

开幕式文体表演以摔跤文化为主题,分为“起源与传承”“传承与发展”“发展之中国跤”和“大合唱”四个篇章。通过摔跤操、中国跤等表演形式,展现了摔跤运动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全球市场中新能源产品没有“过剩” 反而还很短缺

4月21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1日10时40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49度,东经121.60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八闽千姿)福州罗源小“宝马”游出亿元产业

在史密斯拍摄的众多照片中,《智子入浴》被全球公认为最具震撼力。智子的母亲在怀孕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被海水污染的鱼,而毒素则通过胎盘传给了胎儿。1976年,21岁的智子因水俣病病逝。

中关村论坛咨询台人形机器人“小柒” 可真人一样变换口型、表情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眼里,改革是为了托起稳稳的幸福。2023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今年6月,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外公布,这是全国层面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首份总体性、系统性部署,让更多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